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老区苏区清流县乡村振兴:成就与思路

       清流县地处福建省西部,全县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119个村(居),总人口16万。清流县是老区苏区县,也是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2019年6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发布公告:清流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近年来,清流县全面落实新的发展理念,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幸福新清流”奋斗目标,突出“壮大总量、延长产业、做优财政、保持活力、惠及民生”工作重点,全县呈现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稳定和谐的良好态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协调推进清流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清流县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1.特色产业成效初显。至2020年底,农牧渔业总产值达40.91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8468元,形成了特色水产、生态蛋鸡、花卉、森林食品、豆腐皮、茶叶、名优果树等七个特色产业,成为全省最大鲜切花种植基地、淡水鱼养殖基地、蛋鸡养殖基地、绿化苗木主产区。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三品一标”农产品52个、国家地标产品6个。“水韵清流·康养福地”文旅康养品牌知名度提升,乡村文旅活动有声有色,桂花文化园、初心小镇、冷泉小镇、绿野乡居等初具规模。

 


      2.振兴人才培育起步。在抓好科特派、职业农民培训的同时,在全省率先提出乡村人才振兴“双百计划”,即用三年时间培养100名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和100名村级后备干部。一年来已培养79人,其中3人进入村级班子,1人被评为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8人被评为“新时代新三明百名担当作为先进青年”。

 

      3.乡村文化稳步发展。目前全县有李家五经魁、长校十番锣鼓、嵩溪豆腐皮制作技艺、长校打锡技艺、长校拔龙、欧阳真仙信俗等省级非遗项目6项、市级非遗项目35项、县级非遗项目70项;省级传承人1个,市级传承人3个,县级项目传承人9个,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我县优秀传统文化。重点打造以林畲红色小镇—长校--里田红色旅游区为核心的红色文旅路线,唱响“风展红旗如画”红色品牌。

 

长校打锡技艺

 

      4.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清沟扫地摆整齐”村庄清洁行动。全县建立“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农村粪污基本得到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荣获2019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深化闽江源“两地四县”生态联治机制,建立河长办、路长办“两长”联动机制,加强县内河流污染环境治理,青山绿水更加美丽。

 

      5.组织建设有力推进。开展党支部“提档升级”专项行动,投入专项资金建设13个乡镇党建示范点,推出党建服务乡村振兴“1+6+N”工作模式,发动党员与村民结对,带动特色产业开发,促进10个省市乡村振兴试点村策划项目44个,总投资3645万元。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挂包驻村工作队作用,重点对3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推动脱贫攻坚,形成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综合示范效应。

 

      6.试点示范全面推进。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全力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1个、试点示范村10个、实绩突出村2个、串点连线成片线上村11个。紧盯乡村振兴项目进展,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共策划实施乡村振兴项目共计87个,总投资8867.7万余元。在推进省级乡村振兴“百镇千村”试点示范工作和市级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提升工程基础上,按照“串点连线成片”工作思路,突出“林畲-嵩溪‘红色融旅清新魅力’、龙津—嵩口—余朋‘农旅融合耕读人家’、李家—灵地—赖坊‘冷泉樱花美丽古镇’”三大主题,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推进我县乡村振兴“串点连线成片”工作。

 

冷泉樱花美丽古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清流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是:

      (一)狠抓试点示范。坚持规划先行、注重质量、从容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最急迫的任务就是规划先行。一定要先有思路,后有措施,谋定而后动,想清楚了再干,加快村庄规划进度。一要突出实绩,强化考核。乡村振兴局和有关部门要担负起督导考核工作重任,切实发挥好“指挥棒”作用,要完善考核考评方案,突出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调整相应工作分值的设置。二要整合资源,整片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推进试点示范的同时,要按照“试点先行、串点连线成片”的思路,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抓好实施。

 

      (二)坚持产业先行。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处于基础位置,没有产业就没有振兴。一要做大特色产业规模。大力发展豆腐皮、花卉、花生等特色农业产业,建立特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试点村特色主导产业与旅游、文化、健康、电商、教学实践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本的乡村旅游产业,培育森林康养、学研基地、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加快推动“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

 

      (三)坚持环境整治。坚持“统筹规划、抓点带面、群众自主、分步推进”的原则,对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增强组织协调,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责任进一步细化和分解,确保各相关项目顺利进行。加快“一革命四行动”建设项目推进,加强对乡村公共厕所和垃圾治理等行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农村厕所和污水处理设施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达到提升人居环境生态,打造生态宜居村庄的目的。

 

      (四)稳定帮扶政策。扶贫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防止松劲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刹车;摘帽不摘帮扶,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监管,防止贫困反弹。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兜底救助类政策要继续保持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

 

      (五)抓出亮点特色。乡村振兴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每年都有专项工作部署,结合清流县的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重视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把乡村振兴作为一场乡村的创新运动来抓,充分激发乡村智慧,彰显清流县本土文化优势,引导农民开展乡村振兴创新活动,选取最具清流县特色的产业加大推进,力争形成具有清流乡村振兴的特色,打造区域性乡村振兴的亮点和典型。

 

      (六)发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无视农民的主体地位就是越俎代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就要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自己做主,千万不能搞党委政府的自作主张和替农民做主,干出一大堆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甚至重蹈政府干、农民看的尴尬。当然,乡村振兴的农民主体地位并不是说不能够帮助农民,事实上农民主体地位还需要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共同形成乡村振兴的合力。


文/清流县农业农村局(清流县乡村振兴局)

创建时间:2021-07-05 09:49
首页    典型推广    振兴案例    老区苏区清流县乡村振兴:成就与思路
浏览量:0
导航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