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闽东南岩古村蝶变记:从“难言村”到“魅力村”
近年来,福安市潭头镇南岩村围绕“中国传统村落”建设,在加强村内古建筑修缮保护,恢复南岩古韵的同时,通过成立全员经济合作社,整合当地产业资源,建立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劳动教育基地,发展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村民收入明显增加,村财从2019年的3万多元增加到2021年的53万元,走出了一条独具南岩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南岩村这个位于福建省福安市潭头镇的小山村,村落海拔600多米,户籍人口1200多人,337户;2016年以前,在村人口不到150人,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万元,日子苦不堪言,被称“难言村”。
▲图为南岩村打造“青砖黛瓦、飞檐斗拱”的特色村庄风格。(王胜熙/供图)
如今,走进南岩村,村落青山环抱、林竹摇曳,一座座青砖黛瓦、飞檐斗拱的古建筑出现在眼前,42座形态各异的明清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子四周。村子里,文创民宿、书院、咖啡屋、手工皂坊散落其间,不时有游人驻足流连、打卡拍照……
昔日“难言村”,今朝变身网红“魅力村”。
700余年前,闽王王审知后裔一支迁徙至南岩村,从此,王氏家族在此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数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南岩人利用高低错落的地貌陆续建造了形态各异的民居,并成为闽东传统民居高山区类型的代表作。这些民居依山就势,面田临水,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或砌石为崖,呈现出高低错落、蜿蜒连绵的立体感。
南岩村也因其生态良好,环境优美,2014年被国家评定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2015年被列为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2016年被列为全省10个重点改善提升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之一;2017年被评为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福建省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福安市“十佳最美乡村”;2018年被评为福建省“最具休闲价值”的村庄之一,福建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村;2019年被列入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
▲图为南岩村新貌。(吕巧琴/图)
这一份沉甸甸的履历,为南岩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夯实了基础。
2019年,南岩村迎来了发展转折点。
这年2月,春节的爆竹还未燃尽,时任省住建厅副厅长的王胜熙再一次回到了南岩村,与父老乡亲们座谈,探讨新一年的乡村振兴工作。
思想的火花通过交流得以迸发。“南岩有山缺地,有树不成林,山高又缺水”的资源情况是其发展遇到的瓶颈,大家通过集思广益和探索实践,并根据2018年发布的《中共福建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条措施》中提出的“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理念,围绕本村“红色文化、古村落文化、传统建筑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确定了南岩村“研学、文创,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定位。
紧接着,一个叫“全员经济合作社”的概念春风,吹响了这座深山小村的振兴之歌。
▲南岩村 (来源:宁德市生态环境局官网)
从2013年就从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王胜熙,对乡村很有感情。
对于南岩村,王胜熙更有着一份别样的情感。那是父亲的出生地,是他父辈与他的乡愁所在。
如何将乡愁、乡魂延续,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22年1月,王胜熙在《乡村振兴需要创新机制全员参与》的专题报告中,这样阐述乡村:
“乡村不仅是个地域,乡村更是个载体,这个载体,承载着‘我们’。
对于有条件发展的乡村,我们植入现代生活所需要的环境、设施、文化医疗教育配套,这个乡村就会成为新时代,人们心之向往的创业、生活好场所。”
在王胜熙的阐述中,人是乡村的主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素,而“全员经济合作社”(下称经合社)则是凝聚人心的载体,它不仅是一个带领全村社员共同发展产业的组织,也是一个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一个乡村治理结构的重要补充。它能让村民感觉到:我的家园我参与,我的家园我建设,我的家园我管理,我们的建设成果我们共享。
▲南岩村 (来源:厦大石语)
经合社的成立,让每个村民都成了南岩村的主人,南岩村资格村民每人200元平等入股,这股人人参与的“主人翁”感,点燃了南岩村的创业热情。
无论是挖掘古村落传统文化、开发文创产品和标杆茶产品,还是打造美丽乡村景观,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实践以及“互联网+”实践实训基地等,都让人深刻体会到南岩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
南岩村也不负众望,交出一份份斐然的成绩单:
在产业振兴方面,由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对南岩500亩高山茶进行改良和提升,并以“南岩功夫”品牌对外输出;调优农产品结构,请省农科院帮助指导高山黑米及红心猕猴桃种植,请省林科所指导换种300亩低产劣质油茶林,改种美国山核桃和木本油料核桃;延长产业链,邀请福州阳光学院协助开发出太子参糕点、太子参酒水、太子参洗护用品。
▲文创产品展示。 (来源:福安电视台)
在生态提升方面,南岩村将田间步道变绿道,在田埂边种上鱼腥草、黄花菜等青草药和花类作物,提升田园风光;还邀请校村合作团队利用南岩房前屋后的山野花草资源,开发了手工草本皂、草本液体皂、零添加洗发水、纯露、唇膏、中草药膏等一批生态产品,包装成南岩特色的精美伴手礼推向市场。
此外,南岩村也在开展研学、文创和旅游配套方面进行了探索。村里广泛挖掘“红色文化、古民居建筑文化、传统农耕文化”三类文化资源,从2020年5月至今,共开展了24期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劳动教育活动,参与学生达到7000多人;举办了七期论坛,全国知名专家和福建省顶级专家应邀讲座。
▲南岩村 (来源:厦大石语)
这些年,在村两委、经合社的努力下,村子从改善环境入手,按照“统一奖助标准、统一灰雅色调、统一样式风格”完成村内裸房立面改造提升,并对古建筑群、革命遗址等进行保护修缮,打造“青砖黛瓦、飞檐斗拱”的特色村庄风格,让村子“颜值”陡增。
这样的村落,无疑更凝聚人心,安定人心。与此同时,也更能招揽人心。
南岩村的美丽乡村景象和蓬勃发展的文创产业,吸引了一批台湾、福州、杭州等地区的“新村民”留驻南岩,用创意盘活闲置古民居,文创民宿、休闲书院、音乐网吧、咖啡屋、亲子夏令营也逐渐发展起来。
▲图为南岩村“古村驿站”。(吕巧琴/图)
以“研学+文创”为发展主线,南岩村还吸引了省内10余家高校在村内设置现场教学实践点,中国油画创作研究院、中国少儿写生协会也在村内设置写生创作基地,建立起研学、文创等多方位、多领域合作。
“僵化”的古村慢慢“活化”,并催生了新个体经济,如微电影、短视频、抖音、一村一播培训,影视留念制作,将南岩形象带出大山;将南岩产品推广到世界各地。南岩村民的腰包也慢慢鼓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15500元提高到2022年的25000元。
如今的南岩村正描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图景,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样的南岩村,不仅改变了“难言”的面貌,成为闽东乡村振兴样板村,更走出了深山,走向了世界。
这样的南岩村,也让更多人有了回得去的乡愁。
原文刊登于《福建侨报》4月15日专版
(来源:福建侨报)
-
福建省省长赵龙到我会调研指导工作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月18日,省长赵龙带领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省乡村振兴研究会调研,指导工作。2022-02-21
-
我会等主办的“千年元坑 镜览风华”全国摄影大赛在南平顺昌开幕
近日,由我会文旅专委会、福建省摄影艺术协会、南平市摄影家协会、顺昌县升升木业有限公司主办,顺昌县文联、顺昌县元坑镇人民政府、苍山书院承办的“千年元坑·镜览风华”升升木业杯全国摄影大赛开幕式在顺昌县元坑镇谟武村升升木业厂区举行。我会书画艺术专委会主任委员余端照出席开幕式,书画艺术专委会副秘书长邱清崇、赖白鑫参加开幕式。2025-03-20
-
我会等指导的2025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暨省农科院科技成果展示会在福州举行
1月18日,由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研究会、省农科院共同指导的2025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暨福建省农科院科技成果展示活动在省农科院举行。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会长潘征,常务副会长陈青文、副会长翁惠明等出席活动。2025-01-20
-
我会在连江县潘渡镇高岳村举办书法家下乡送春联活动
“春联送祝福 墨香迎新春”。在2025年春节临近之际,为弘扬传统文化,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1月9日,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会长潘征带领研究会书画艺术专委会书法家一行前往连江县潘渡镇高岳村,开展写春联送春联活动。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