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乡村振兴故事(13)| 千年古村镇 文艺添华彩
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到和平镇调研提出:“邵武是个好地方”“和平是块宝地”。20年来,历届邵武市委市政府、和平镇党委政府牢记嘱托,久久为功投入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建设。尤其是2021年以来,和平镇新一届领导班子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五年计划,按照邵武市委“1123”工作总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开展工作。
如何利用古镇丰富的资源优势,实施文旅兴镇战略?镇党委书记熊立提出了以文化为主轴,将黄峭文化、张三丰文化、书院文化等串连起来,打造有文化的古镇,讲好和平故事,推动和平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这里的“故事”,不仅有古代的,更要有体现时代气息的“新故事”,因而先要找到具有创作、传播故事能力的人,“请进来”是必需的。作为联系服务文艺家的组织,为探索文艺赋能乡村振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的号召,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三级文联极积联动,在邵武和平这块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找到了“走下去”深入生活的立足点。有了如此的契合,双方开展深度合作,共同策划组织,举办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精彩的文艺创作活动。
南平市文联在邵武和平开展“以地域特色文艺精品构建南平文化标识”专题调研(魏冶/摄)
2021年初冬,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抹在谯楼古老的瓦檐上,暖暖的色调在画家的眼中泛起了一道道涟漪,他们迅速地捕捉这种感觉,并娴熟地涂抹到画板上。于是画家笔下的谯楼,有的水墨氤氲,有的色彩浓艳,有的清新秀丽……这群来自闽北的画家,用他们各自擅长的国画、油画、水彩画等不同的表现方式,聚焦和平古镇的标志性建筑——谯楼后,散落到古镇的各个角落,开展为期5天的采风创作。画家们为和平众多的古建筑得到完整的保存修缮,以及和平美景所深深吸引,激发了丰富的创作灵感。画家在和平古镇画美景,画家绘画本身也成为古镇街头一道难得的风景,被往来的游客和村民围观。
百名画家画和平(陆丹捷/摄)
此次画家采风,深入挖掘和平古镇的悠久历史和本土文化,创作出百余幅优秀作品,被集中摆放在和平画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展览,吸引了大批游客。南平市美协主席陈铎在为和平“南平市美术家协会写生创作基地”挂牌时说,美协将充分利用这个写生基地,组织省内外的艺术家来和平古镇进行写生创作,推动村落文化和艺术创作相结合,使“和平是个好地方”这个主题得到更大的宣传和发展。
2022年元月,春节的脚步渐渐临近,在和平古镇景区入口处,一面红色喜庆的“百业福”字墙前,挤满了围观的人群,人们显然被它独特的创意所吸引。这面“福”字墙由100个“福”字组成,100种职业的“象形福字”,每一个小小的“福”字都代表了一种职业,并用简短的4列小字高度概括了该职业的特点。让每一位经过“百业福”字墙的人们,都能在上面找到自己的职业,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而这只是和平镇为突出“福”文化主题,营造昂扬向上的春节节日氛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活动之一。和平镇还邀请二十余位书法家汇聚和平古镇,为村民书写“福”字和对联,为百岁老人送“福”。今天,你走在和平的大街小巷,仔细寻觅,一定还能在许多人家的门楣上、庭院中,找到书法家们送去的“福”字与春联。
来到和平的不仅有南平本地的艺术家,还有来自省城、全国的文艺大咖,他们以宽广的视野,更宏大的主题来为乡村赋能、讲好和平故事。2022年7月28—30日,全省文学界、全国诗歌界的目光都集焦到邵武和平举办的“邵武是个好地方 • 严羽诗歌会”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名诗人走在贯穿古镇南北的“福建第一街”上,畅想昔日的繁华。进入清代古建筑九睦堂,观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邵武傩舞”的表演。
邵武是个好地方•严羽诗歌会(陈春花/摄)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称:“闽派诗歌”和“闽派批评”近年来在国内引起广泛注意,《诗刊》社将有计划地举办系列活动,予以推动促进。《诗刊》社将和邵武合作,在《沧浪诗话》作者严羽的故乡,弘扬“闽派批评”的创新精神,推进新时代诗歌的繁荣发展。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陈毅达也表示,邵武出过众多历史名人,特别是有着“四朝诗话第一人”美誉的严羽,是邵武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的杰出代表,自成诗派,以禅寓诗,强调“神韵”“妙悟”,提倡兴趣、美感,所著《沧浪诗话》见解清新独到,是一部难得的巨著。借助此次诗歌活动,邵武打造文化标识,促进诗歌文化发展,进一步提升邵武的知名度,打响邵武城市文化名片。
6月中旬,南平市文联《以地域特色文艺精品构建南平文化标识的研究》课题组一行,走访和平古镇传统文艺创作展演示范基地。来到“睦九堂”,戏台上8位身穿蓝裤黄衫,头带面具,脑后着披红巾,左右手各持一根木棒的表演者,分散站立,随着一阵木棒的敲击声,“吔—吔—吔”地一串长叫,在众声的附和下,显得高亢而突兀,摄人心魄……这便是邵武和平的傩舞,它的动作并不复杂,没有故事情节、没有说唱,在面具、服饰和舞蹈动作等方面保留祭仪乐舞中的驱傩原生形象,是名副其实的古傩活化石。在和平枫林窑非遗展示体验馆,一位年近七旬,头发花白的工匠端坐在拉坯机前,均速旋转、柔软适度的泥坯在他的手里渐渐形成一只造型挺拔、线条流畅碗坯,然后他用手指叉着底部,轻轻一摘,放在一旁。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体现了工匠高超的制瓷手艺。课题组一行在调研过程中指出基地要进一步立足深厚地域传统和丰富文化资源,潜心创作、精心打磨,创作一批高质量的地域文艺精品;要联合联动,将多种艺术形式融汇一体,展现地域气派;要引入文艺资源,结合产业发展优势,和文化产业发展衔接;要通过展览活动、媒体推介等方式扩大和平、邵武、乃至闽北的文艺影响力,为构建南平文化标识发挥文艺应有的作用。
来到和平,为文艺赋能乡村振兴、讲好和平故事穿针引线的文艺工作者中,还有邵武和平村下派第一书记潘吉英。2021年7月作为南平市宣传系统下派和平村第一书记,如何推动乡村振兴?要借力所在单位——文联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用文艺赋能乡村振兴。她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盘活利用好村集体资产,将原和平幼儿园改造成和平村党建促振兴新阵地,开设“和平书吧”,开展“公益课堂”“新时代大讲堂”等活动。“和平书吧”最大限度利用了原建筑框架结构,通过进行不同的功能分区、装修、装饰,来满足书吧的需求。如序厅右墙,用彩绘形式,以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到和平古镇调研路线为线索,展示和平古镇的代表性古建筑,讲述和平古镇历史文化,为整个书吧营造历史人文气息……针对如今村镇普遍存在的年轻人外出打工,许多留守妇女和老人的休闲时间多用于打牌、搓麻将等,南平市、邵武市文联组织文艺家,每月在书吧举办一期广场舞、书法、剪纸等较健康的艺术讲座或培训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如今书吧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年底前完工。
家园(和平古镇航拍图)(陈广程/摄)
和平的美景看不够,和平的故事说不完。相信来到和平的艺术家会越来越多,创作出更多更精彩的和平故事。
作者简介:陈崇勇,笔名虫甬,南平市文联《武夷》杂志编辑部主任、南平市作协秘书长。有数百篇(首)诗歌、散文等作品在《诗刊》《福建文学》《散文天地》等文学刊物上发表。报告文学《“盏”于天地间》(系列)入选福建省作家协会2021年度定点深入生活扶持项目、中国作家协会2022年度定点深入生活扶持项目。
-
福建省省长赵龙到我会调研指导工作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月18日,省长赵龙带领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省乡村振兴研究会调研,指导工作。2022-02-21
-
我会在连江县潘渡镇高岳村举办书法家下乡送春联活动
“春联送祝福 墨香迎新春”。在2025年春节临近之际,为弘扬传统文化,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1月9日,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会长潘征带领研究会书画艺术专委会书法家一行前往连江县潘渡镇高岳村,开展写春联送春联活动。2025-01-09
-
福建两地入选!2025年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公布
2025-01-09
-
农业农村部公布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指导意见
202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