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乡村振兴故事(29) | “耕读李家”激活际溪村乡村振兴
泰宁际溪村
乡村振兴路数众多,际溪村走的是闽台合作之路,用一个“耕读李家”项目拉动乡村振兴。际溪村位于泰宁县杉城镇西北部,全村共248户、1016人,区域面积22平方公里,林地面积27550亩,耕地2099亩。际溪村的始祖都是宋代从中原南迁入闽而来,属客家民系,明代天启年间出过兵部尚书李春烨。际溪村奇峰俊秀,岩穴棋布,丹崖斑斓,流水清幽,民居星散其中,民风淳朴浓厚。在泰宁,“岩”就是“庙”或“寺”的意思,泰宁是中国岩寺文化最丰富之地,际溪村有李家岩、丹霞岩、丰岩、络珠岩等著名禅门遗址,是个旅游产业资源茂盛之地。
“耕读李家”一石激开水中天
际溪村2012年人均收入不超过6000元,村集体经济来源单一,要依靠政府帮扶,破解际溪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成为村里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4年初,泰宁县委县政府决定打造“五朵金花”旅游专业村、际溪村名列其中,这为际溪村以旅游产业摆脱贫困走上乡村振兴之路指明了产业方向。
如何振兴呢?在一次闽台项目对接活动中,际溪村抓住了机会,他们同台湾上趣团队谈判成功,引智打造“耕读李家”项目。
2014年底,台湾上趣团队签约进驻际溪村实施项目,于是,世间有了一个“耕读李家”,一方农耕乐园,一处心灵原乡。2015年际溪村完成了闽台美丽乡村交流中心建设,2017年以来,共吸引457名台胞“首来族”来泰宁,持续举办“跨越海峡来乡建”、研学交流汇等活动,不断吸引更多的台湾青年、文化艺人入驻“耕读李家”。2020年际溪村获评福建省对台交流示范点。
泰宁际溪村入口
在这个过程中,际溪村不断斩获金字招牌,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等。人们来到“耕读李家”,寻找深耕趣读、为梦而生、寻心而归的耕读生活和心灵原乡,回归旧时躬耕力田的故地,畅游梦中世外田园理想国,寻回曾经自在深处的本心。“耕读李家”从台青大陆创业项目落地成美丽乡村项目、旅游文创项目、森林康养基地,项目内涵越来越丰富,拉动各路投资者共同振兴际溪村。静心书院、读隅山居、星空民宿,一大批外地企业随之而来在际溪村形成了新型旅游产业集聚,2021年又启动了自然教育工坊、黄花菜种植基地等闽台产业融合项目。在引进来的同时,台湾上趣团队发挥走出去作用,立足际溪村,外出深入福建省内外100多个乡村,服务超过20个村落。
李家院子
花筑·读隅民宿
与此同时,际溪村幸福指数越来越好。基础设施优化了,柏油村路、骑行慢道、强弱电落地(杆线下地)、生态停车场等3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生态宜居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目前,全村从事旅游业村民300多人,开办农家乐4家、民宿23家,床位208个。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较“耕读李家”项目实施前的2014年,际溪村2021年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6万元,增长了3倍;村财收入35元万元,增收6倍。
耕读李家”犹如一石激开水中天,使际溪村的乡村振兴不断呈现新局面。
‘耕读李家”彰显“美、深、多、广”四大福分
美:“耕读李家”首先突出了际溪村的自然风光美。际溪村景致秀美,空气清新,富有独特的丹霞田园风光,李家岩丹霞岩槽是中国最长的丹霞岩槽,奇景险峻,秀美壮观。景观设计所创意的“李家菜地”“玫瑰谷”等,诠释了变幻无穷的田园风光,体现了丹霞风貌与田园风光的完美结合。在景区规划建设过程中,他们强调功能布局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建筑风格与乡土气息相和谐,产品打造与乡村旅游相匹配,尽显自然风光之美。
李家岩风貌
李家菜地
深:牢牢扎根际溪村深厚的文化底蕴。际溪村自宋朝以来,读书之风盛行,众多历史名人曾在此游历,并留下百余首优美诗文。明清以来,耕读游历的人络绎不绝,际溪已成为读书人的心中圣地。上趣团队与村两委共同配合,加大耕读文化、佛学文化、岩穴文化的挖掘力度,不断提升“耕读李家”的内涵和品位。他们注重保护,秉承“不大拆大建、不大挖大埋、不让乡村失去乡村特色”的规划设计宗旨,保持自然生态的原景原貌,保护性开发人文历史景观,仅对李春烨故居及周边民居进行适当修缮和环境整治。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立面改造房屋,使村容村貌焕发浓厚的文化气息。
静心书院全景
“尚书故里”开设的国学讲堂
多:设计安排了很多体验项目。以“耕”“读”作为主题去打造,形成稻田咖啡馆、禅修中心、李家菜地、李家岩禅寺、尚书故里、四季花海、络珠岩等多处体验景点,各具魅力。静心书院内观中心引导禅意养生;“快乐骑行”实现运动和旅游有机结合;香草制造、漆器制作丰富游客游玩体验;“李家菜地”让儿时的田间记忆回到眼前;“做客李家”将原生态乡村风味展现在游客面前;猪廊餐厅尽显舌尖上的民俗风情。多元化的旅游体验项目更好地满足了游客差异化的游玩需求。
络珠岩寺
尚书故里
骑行慢道
广:注重广泛的群众参与。在上趣团队的引导下,当地群众热情高涨,纷纷将住房改造成独具风俗的民宿。际溪村研究出台了各项引导鼓励政策,支持村民以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参与创建,带动了农村相关产业发展,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同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驻,共同合作开发景区,造福际溪村农户,又为众多社会人士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耕读李家”的三个品质追求
第一个追求是上趣智业的品名含义:“视野之上,心灵深趣。”
这是天人合一的诉求,人与自然的感应,显然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两句话,各取句末一字,就有了“上趣”品牌,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含义。
上趣智业团队
上趣团队基于东方美学生活,拓宽视野奥妙深趣,致力于平面设计、空间规划、品牌识别、园区深化、拓展演出周边的小区规划、创意设计、经营管理等,是一个专业运营团队。他们的服务内容是:大陆美丽乡村旅游规划及台湾小区营造,旅游区、寺院等景观、建筑设计,旅游景区及佛教项目策划与规划,景区节庆活动策划、佛事活动策划、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策划,文化创意品牌运营,商品设计开发与视觉传达。
际溪村村部鸟瞰图
第二个追求是文创志向:从景点到景典。
这是满怀理想打造经典的信心。他们创立了一个专业分支机构“景典文化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树立了一个座右铭:“精彩景典,典藏胜景。”
对于这个美妙的向往,他们做了这样的诠释:源起于自然实境中的东方意趣,在山水景致与现代生活之间建立全新人文互动体验;结合中国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延伸景点特色,促进本地文化产业发展,丰富旅游内涵;通过人文、艺术、创意、设计的拓展,从“景点”到“景典”跨越由天然造物到生命心灵的距离。
星空民宿
第三个追求是五环相扣的运作模式:规划,设计,制作,实现,营运。
这是台湾文创行业的先进模式,由一斑而窥全豹,从中可见台湾文创为什么可以领先世界华人圈。许多地方的文创运行模式往往只抵达创意提交便结束,也就是只做到规划设计最多抵达制作,对后面的实现与营运是不介入的。而上趣团队坚持五环相扣,闯出了自己的天地。
闽台美丽乡村交流中心正是这个五环相扣运作模式的例证。
闽台美丽乡村交流中心
这个中心位处“耕读李家”核心区域,紧邻李家菜地和李家客栈,集文化传播、产品研发、交流互通为一体,由A、B两栋楼连接而成,A.栋楼一层为咖啡馆和旅游咨询中心,供游客及村民休闲活动使用,二层为图书馆及会议室;B栋楼一层为闽台美丽乡村交流成果展示区,并经营特色伴手礼,二层为上趣团队工作室。
闽台美丽乡村交流中心
这座闽台美丽乡村交流中心是“耕读李家”项目运作模式从前三个环节转到后两个环节的标志。中心其实是在2015年8月建成的。接手中心之前,上趣与际溪村是被聘请与聘请关系;接手中心之后,双方就转换成了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上趣立足闽台美丽乡村交流中心展开业务,把它作为设在福建的总部,一方面,继续在际溪村深化优化并夯实运作“耕读李家”项目,另一方面在福建各地开辟大批新项目。
际溪村的乡村振兴,最大特色是得益于闽台合作,以文化为灵魂,通过“耕读李家”一个主打项目激活全盘,生动的经验耐人寻味。
作者黄莱笙(左)在耕读李家项目现场采访,与台湾创业青年、“耕读李家”项目核心骨干张欣颐(右)合影
作者简介:黄莱笙,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横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及理论评论多种样式,已创作出版个人专著7部、主编出版文丛著作约80部。
-
福建省省长赵龙到我会调研指导工作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月18日,省长赵龙带领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省乡村振兴研究会调研,指导工作。2022-02-21
-
我会等主办的“千年元坑 镜览风华”全国摄影大赛在南平顺昌开幕
近日,由我会文旅专委会、福建省摄影艺术协会、南平市摄影家协会、顺昌县升升木业有限公司主办,顺昌县文联、顺昌县元坑镇人民政府、苍山书院承办的“千年元坑·镜览风华”升升木业杯全国摄影大赛开幕式在顺昌县元坑镇谟武村升升木业厂区举行。我会书画艺术专委会主任委员余端照出席开幕式,书画艺术专委会副秘书长邱清崇、赖白鑫参加开幕式。2025-03-20
-
我会等指导的2025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暨省农科院科技成果展示会在福州举行
1月18日,由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研究会、省农科院共同指导的2025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暨福建省农科院科技成果展示活动在省农科院举行。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会长潘征,常务副会长陈青文、副会长翁惠明等出席活动。2025-01-20
-
我会在连江县潘渡镇高岳村举办书法家下乡送春联活动
“春联送祝福 墨香迎新春”。在2025年春节临近之际,为弘扬传统文化,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1月9日,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会长潘征带领研究会书画艺术专委会书法家一行前往连江县潘渡镇高岳村,开展写春联送春联活动。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