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一首乡村振兴的交响曲——读《遇见和美乡村》有感


 

近日,由省乡村振兴研究会组织作家采风、创作而成的乡村振兴福建系列故事之二《遇见和美乡村》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现将筱陈登载于福建日报的读后感刊载如下。

 

最近,福建省海峡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乡村振兴福建系列故事之二《遇见和美乡村》,捧着这本散发墨香的书,阅读其中一个又一个乡村振兴故事,深深被故事所吸引。它宛若一部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让我看到福建乡村振兴的大图景,耳帘仿佛绕萦福建乡村振兴的和美乐章,让我听到福建乡村振兴的大激越交响曲。正如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序》中所说“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娓娓道来的一个个小故事,折射的却是乡村振兴的许多大道理,给人以启发启迪,让人深受触动感动。
 

书中一共讲述了52个乡村振兴的故事,分为聚沙顾塔、乡村有约,山海聚力、气象万千,逐梦田园、美丽蝶变三辑。这些故事,如绽放大地的一朵朵鲜花,装点我省乡村振兴的百花园。我把每一篇故事读完,留下几点深刻的印象。

 

乡村振兴要有肯于奉献的带头人。书中讲述了许多乡村振兴带头人的故事。《四平的柿子分外红》讲述了在外经商的村民潘国老回到村里,从解决村里烟火气不够的问题入手,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实施了“云村民计划”让四平村成为“网红村”的故事。《新阳村集体经济掘得“五桶金”》讲述连江县丹阳镇新阳村支部书记兼主任陈义䊗返乡带领村民掘好“五桶金”,壮大了集休经济的故事。《沙县小吃“第一村”》讲述了担任俞邦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近30年的俞广清,从岗位退下来后提担任沙县益鑫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带领全村将俞邦村打造成“沙县小吃第一村”的故事。“感动厦门”人物“牛头书记”高泉阳从27岁当村主任、村支书,23年来,把曾经“人穷、地穷、日子穷”的“三穷村”,变成了“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最终因病逝世的感人事迹。

 

“农”是乡村振兴的底色。记得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写道:“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三农”离不开“农”字,用什么振兴乡村,立足农村、农业、农民,把“三农”作为乡村振兴的总抓手。《遇见和美乡村》中所讲的乡村振兴故事,篇篇都围绕“三农”、作为“三农”、寻“三农”发展之道:引进“新农人”,发展新产业,运用新科技、破解新难题,寻找新突破。福建“八山水不分田”,乡村广袤,山地辽阔、海岸线漫长,每一个乡村都有自己资源秉赋。书中讲述了立足乡村实际,各施其招,各展其长,把“农”做的亮丽的故事。如《一把剪刀,煎出火红的生活画卷》,讲述了拓荣县靴岭尾村利用乡村具有400多年的剪纸传统,围绕“清新乡野、文创田园”的发展定位,把乡村打造成剪纸专业村的故事。《北港有约》讲述了平潭北港村利用面向大海和石头厝的优势,发展文旅,将之打造成平潭国际旅游岛一张亮丽的人文名片的故事。《中国碳票第一村》讲述了将乐县常口村按照“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文章”的要求,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打造“生态村”,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故事,成功卖出全国第一张碳票的故事。 “从古至今,农民对土地有很深的感情。种植是农民的根本,这一点我们绝不可以放弃”,这是《聚沙成塔、共同发展——“兔子小镇”的乡村故事》中的主人翁,邵武屯上乡支部书记龚春生的话语。这些年,他们把种植作为根本,建立起了集观光、采摘、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种植基地。读了这些故事,我感觉,乡村振兴在坚持“农”的底色的基础上,做好“农”的文章,因地制宜,一定能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的路子。

 

乡村振兴的活力在创新。这些故事之所以感人,在于每个故事都是鲜活的,充满着探索创新精神。要做好“农”的文章,就必须从传统思维、方式生产方式走出来,用创新拓展乡村振兴路子。《古村复苏的故事》讲述了屏南九峰村引进新村民,打造全国“网红”书店,让一个本来已经荒废的老村换了新颜的故事。《青山绿水欧寮村》讲述了平和县欧寮村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子。的故事。《花式生活、火热电商》讲述了漳州高新区长福村,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全国第二大花卉生产交易市场的故事。在《驻村记》中,我静静地听着驻村干部张玉泉讲他在仙游县钟山镇南兴村驻村故事,让我想起我们有一支乡村振兴的大军,这支大军汇聚了方方面面的力量,有科技工作者,有下派第一书记,有乡镇干部,有愿意到乡村的“新村民”,还有村干部,乡村能人,普通百姓等等。《逐梦田园、业兴民富》讲述了南靖县龙山村坚定走“一村一品”特色发展路子,探索摸索“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支部+扶贫”等模式,引进农业企业落户,发挥企业龙头项目辐射带动作用等,增强村级经济后劲。读了这些故事,我觉得,唯有立足本地实际,走创新之路,才能走出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

 

用散文的笔调写故事,让故事更具有感染力。这种感染力,首先来自于故事的感人,故事源于我省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其中,这些故事触动了作者的情感,让他们有了创作的冲动,并将情感融于故事之中。每个故事都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还有对乡村风土人情的描写。每个故事,都是作者的情感的真实表露。

 

全书图文并茂,每篇故事都配了精美的图片,让我加深了对这个村的了解,心中涌起了去走一走、看一看的欲望。

 

当然,读了这本书,也觉得它有些可以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如有些故事过分散文化,描写山水和自然风光偏多,作者的抒情分量太重;有的一篇文章讲了多个乡村故事,拉长的文章的篇幅。我以为,篇幅可以更短小些,文字可以更精炼些。可以采取“讲与评”相结合的方式,每个故事,请专家进行评点,更好地发挥可学、可悟、可鉴的作用。

 

这些故事是我省乡村振兴实践的点滴记录,是我省乡村振兴的一个亮点。我觉得,从事乡村振兴工作的同志应当读读,从中能够启迪思路,扩大视野,即使不是从事这项工作中的同志,也可以读一读,从而对我省乡村振兴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从而更好地推动我省乡村振兴工作。(筱陈)

创建时间:2024-01-09 13:10
首页    特别关注    一首乡村振兴的交响曲——读《遇见和美乡村》有感
浏览量:0
导航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