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第二届乡村振兴鼓岭论坛系列报道⑥

 

11月21日上午,由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乡村振兴鼓岭论坛在福州举行。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家恩作题为《以责任担当和社会参与践行“大食物观”》主题发言。

 

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家恩

 

潘家恩分享了屏南县在践行“大食物观”的主要实践经验。

 

从“自发”到“自觉”:粮食安全屏南行动。2020年屏南县熙岭乡干部主动作为,按照协定的价格预付给农民,用于支付种子、农资、用工等费用,支持村民复垦荒地种植水稻,所产粮食归预付费者所有。

 

2021年3月,屏南县委县政府与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在总结“购米包地”探索的基础上,策划发起“粮食安全屏南行动”,发动全县187名正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自愿认领一亩撂荒的水田种植粮食作物(“党员干部认领一亩田”活动),当年县内外党员领导干部及公益机构、社会组织共自愿认领水田500亩。这其中彰显了政府引导与责任担当,省领导也参与认领“一亩田”。

 

社会参与层面,“从你到我,再到我们”。参与式农业实现风险共担。在“我在屏南有亩田”基础上延伸开展“我在屏南有坛酒/棵李/袋菇/喜柿……”等系列认领活动,充分发挥“新村民”“新农人”和“农创客”“云村民”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开展“粮食+(研学、摄影、民宿、文旅、康养)”的全产业融合实践。

 

大食物+大生态+大社会:有亩田的“N次方”。屏南县每年结合当地民俗文化活动,举办“插秧节”和“丰收节”等活动,认领者可与农民起参与修田埂、犁田、插秧、割稻谷、晒稻谷等农耕田趣活动,还可到田间开展研学体验亲子活动、企业团建等活动。

 

以”粮食+“实现农业多重价值。开展周末游客在南湾村田间亲子活动;策划大米包装和品牌;打造田间康养;落地全国首个“大食物馆”——今年5月,四坪村的全国首座大食物馆对外开放。馆内的粮食作物、食用菌、蔬菜、水果、畜禽、林下作物等,将这座山城的资源禀赋一目了然的展现出来。

 

以生态农业助力县域大食物体系构建。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科院到屏南县开展生态农业与稻田生物多样性系统构建实验。在稻田里构建“生态水稻种植—稻田养鱼养鸭—林下养鸡—棚上养蜂—蜂采稻花—鸡肥还田”的在地物能循环。

 

以数字化赋能“大食物“多元价值实现。“央视频”在《同频共振》栏目开展水稻收割慢直播。

 

艺术家、干部与返乡青年为践行“大食物观”注入活力。返乡大学生白晓洋在南湾村开荒种植水稻;新村民江思林开荒种植生态水稻;柏源村返乡农民开荒种植水稻。他们敢于开垦更多的荒地,并坚持“生态农业”理念,探寻田地所承载的更大附加值。

 

潘家恩从实践出发,分享了屏南的成功经验。与会者表示,其成功案例对践行“大食物观”具有很强的参考性和借鉴性,值得广泛推广学习。

创建时间:2024-11-29 16:20
首页    振兴论坛    第二届乡村振兴鼓岭论坛系列报道⑥
浏览量:0
导航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