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乡运营:上莲乡的乡村振兴实践
整乡运营:上莲乡的乡村振兴实践
文_陈元邦
站在海拔约600米的“山野·秋思”民宿前眺望,一道又一道的山峦从眼前铺陈开来,初冬时节,南方依旧宛如秋色,风中带着微寒,望着这廖廊秋景,不禁吟起宋代诗人尤袤的《驻目亭》:“攀梯上甓级,小憩得危亭。一览尽寥廓,四山耸寒青。这诗的意思是:登上梯子,走上台阶,稍作休息便来到了高亭。从高处望去,视野开阔,四周的山峦在寒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青翠。这诗的景色有如我眼前的景色,只是它登的不是梯子,上的不是台阶。
上午,从福州驱车1个小时近20分到了闽清的上莲乡。前些日子,朋友告诉我,上莲的乡村文旅很有特色,值得去看看。心生好奇,想探个究竟。车在镇中央的一处建筑前停下了车。下车后举目而望,国家森林公园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转身而看,又見灰檐白墙建筑,“心上莲”三个字镶在白墙之上。乡里同志告诉我,这是他们的文旅品牌。我琢磨着,上莲,乡名也。将心放在上莲前,既保留了乡名,其意又充满浪漫情调。莲,一语双关,表达着对所爱的人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连与莲又是谐音,有着连结之意。
最先去了“山野·夏雪”民宿,站在观景台上,黛墨的山、青翠的竹,依着山的古民居,已经收获的略显空寂的土地,一条横亘于眼前的溪流淌着碧绿的秋水。好一幅乡野风光图。在这里,可看远山云雾,近处人家炊烟,还有鸥鹭翔飞,可听村中的鸡鸣狗吠,可听树上的鸟语欢声。乡里同志指着远处的一栋灰色建筑说,那是“山野·春望”,是他们的第一栋民宿,在炉下溪和芝溪交汇处,对面一处古民居是从老百姓的手中流转过来后改造成的餐厅,取名为“心上莲·米肆”。时间的缘故,我们没能去那儿,只是看到离那片民居不远处停着几列餐饮车。夏日里,游人们或是望着月儿,数着星星,或是点着篝火,载歌载舞,品尝当地的美食,糍粑、香糟鸭、烤肠、手抓饼、关东煮……,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出了“山野·夏雪”民宿,我们驱车出了镇子,沿着山道上了山,我摇开车窗俯望,村庄、田园、溪流尽收眼底,上莲乡政府所在地就居于四周皆山的盆地中。大约10多分钟,视野豁然开朗,白墙黑瓦的房屋仿佛嵌在云端。这原本是一所学校,后来,一位民营企业家将学校改造成民宿。走进改造后的院落里,学校的影子依稀可见,景观很是漂亮。可以看出院落主人的匠心。这位民营企业家不只是将不再使用的学校打造成民宿,还在山头上种上了果树。望着绵绵群山,让我想起曾经去过的海拔1000 多米的福安南岩村,云蒸雾腾的村景浮现眼帘;又让我想起同样是海选拔1000多米的政和县稠岭村,它享有“天村”美誉。这处院落,不也宛若处在云端吗。在这里,迎晨阳,送晚霞,赏明月,数星星,观云雾,看云海,不也让人惬意吗?
俯视谷底,一片落尽树叶的林子。这是李树,三月花开时,银装素裹,在春雨中另有一番景色。当地的同志告诉我。他的一番描绘,我又想到永泰开在冬季的梅花和开在阳春三月的李花。仿佛看见一个穿着青衫,头饰“三把簪”的女子撑着红红的油纸伞,款款漫步李花之中,又好似听见串串笑语从林间传出。这林子,一定是浪漫的,这云端,一定是充满梦想的。记得在政和稠岭村,有间民宿叫“云半间”,意思是云住半间,我住半间,我与云同住一屋。想起这名字,就会有再去住住的冲动。我在自问,云端上莲,应该也会有这样的冲动吧!
不远的地方,有一处方正端庄的青砖瓦房。从它的建筑风格中我揣测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乡里的同志揭开了它的身世:这原本是乡政府的所在地,后来,三乡合并后,这楼就闲置了,前些年重新修缮被辟为作创客中心,吸引人才到上莲来创业。从一楼看至三楼,我看到了乡里招才引才的真诚之心,办公区、住宿区分割两边,还有图书室等公共空间。这些,全都是免费提供的,不止于此,到这里创业的年轻人,创业起步阶段,还免费提供伙食。这不就就是一个孵化器吗?来这里创业的人羽毛未丰,经过孵化,让他们羽毛丰满起来。
又去了名叫“某年某月”的知青空间,这里同样是一处青砖楼房,我非常感叹,这里陈列了着许多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旧物品,还有那个年代的照片馆、理发馆,老式的音响,墙上那些依旧保留下来的标语。我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那个岁月。有人说,往事如烟,可我以为,往事并不如烟,如果有一个引子触动,往事会触动心底,重新唤起记忆,会历历在目的重现,会音犹在耳的萦绕。
“某年某月”门后,四棵大锥栗树郁郁葱葱。这是当年知青们种下的。我算了一下,时光已经过了近50年了,但它承载着当年的记忆。今天上了60岁的老人,都曾是满怀憧憬的知识青年。当地的同志告诉说,许多老人仰望参天大树感慨: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民宿的经营者很有创意,为了保护好四棵大树,用砖彻起了四个树池,形如圆桌,唤之为树桌,游人们可以坐于树下品茗赏景,可以睹物思情。
半天时间,看了山下的田园,又上了山顶,眺望群山,去了“山野”系列的四栋民宿。好大的范围啊!走过许多乡村,见过许多乡村民宿,像这般规模的还不多见。乡党委书记告诉我。他们把整个乡域作为一个开发整体,打造以“心上莲”为品牌的农文旅项目。项目涵盖“四个片区两条线路”18个村。乡党委书记用“四位一体 五化同步”概括了“整乡运营”的特点:构建政府决策、企业运作、村集体监督、村民参与的“四位一体”项目建设和收益共享机制,形成企业化运作、园区化示范、数字化运营、品牌化赋能、专业化服务的“五化同步”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格局。
去过许多乡村,看过许多乡村文旅项目,把一个乡村作为一个品牌、一个文旅项目来开发,上莲乡是个创新。
这些天,上莲乡“整乡运营”的做法一直盘旋于脑海,想着上莲乡模式有那些特点:
激活融合资源。从上莲的的四栋民宿看,有乡里以废弃的观景台之下建造起的心上莲·礼乐馆,也有知青宿舍楼修缮而成的沉浸式体验空间,还有从农民手中流转而来的古民居。这些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只有以乡的力量才能实现。从农文旅的结合看,只有美丽田园,才能留住人、吸引人,只有民宿,没有田园风光不行,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种油菜之后种水稻,油菜的烂漫、水稻的金黄,建设起了“五彩米农业产业园”,既发展的农业,也推动了乡村旅游。从文化方面看,乡里建设了“礼乐广场”,夜幕降临,十里八乡的村民们汇聚广场,“村唱”、“村厨”吃喝玩乐、你唱我和,不仅乐了村民,而且也引来了游客,这样跨村活动,需要一定的行政力量来组织。在“心上莲”品牌。整乡运营,既是地域概念,也是产业概念,还有聚合概念,呈现出多元、立体的特点。即在地城范围内,以“心上莲”为品牌,实现品牌运营,实现农文旅的有机整合,同时,通过一定的方式,与乡民共享品牌资源,让老百姓从中受益。
专业化运作。成立“福建心上莲品牌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统一负责运营。乡里采用国企和私企合作的方式,委派职业经理人、培养本地村民。在参观中,我见到了上莲乡担任乡村CEO的年轻女子,一口的北方口音。她告诉我,她从河南来。让我着实有些意外,她是如何识的上莲这样一个闽清的偏僻小乡。她说,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了上莲,觉得这地方不错,有些干头,所以就留了下来。她说:“她原本是在城市做企业管理的,对于“乡村运营”,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在与她接触的过程中,我感到她有激情,也有活力,也有些办法点子。在与她的交谈中,听到了诸如“村唱”、“村厨”、“村模”、“村播”等新词。她还利用自身的优势,开起了直播,介绍上莲乡的丰富资源,讲好上莲乡的文化故事。与她的交谈,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政府如何既实现资产的保值升值又能够让职业经理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依法自主经营,在二者间,理清政府与企业之间关系,让职业经理人长袖善舞。防止“有形之手”过度干预“无形之手”的运作。
群众获得感。整乡运营能否成功,取决于老百姓的认同度和参与度。从上莲的实践看,一是上莲乡的各村整合大部分的乡村振兴资金,流转和预流转闲置土地,房屋等资源资产,村民投资入股公司,参与监督,实现资金、资产、资源股份化,变村民为股民,按投资比例获取分红收益。通过股份制,把村民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村民有了“主人翁”的感觉。二是让农民共同使用“心上莲”品牌,乡里的土特产品,可以使用“心上莲”品牌,一方面可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同时,又可以让老百姓在品牌中受益。三是民宿餐饮所需要的食材,公司不组织生产,而是存“食材”于百姓中,比如,游客食用的蔬菜、鸡鸭以及闽清的各种小吃,都由百姓生产制作,厨房按需购买食材,既降低成本,又增加百姓收益。四是培养能人,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公司的运营中来,培养“村厨”,随同游客一起在蔬菜大棚里、草坪上、菜园里、稻田中体验烟火味,随同游客一起制作美食。还有参与民宿服务等,让村民成为企业的员工。它同时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整乡运营,乡的概念,不只包括资源、资产、资金,还包括生于斯、长于斯的村民。在运营中,品牌是百姓开放使用,企业经营也向百姓开放开。
上莲乡“整乡运营”的实践,探索出了乡村振兴的一种模式。实现了农文旅之间的有机整合和一、二、三产融合转化,把握了政府、企业、村民三者的关系,传统乡村开始向现代乡村的转型。
(本文作者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
福建省省长赵龙到我会调研指导工作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月18日,省长赵龙带领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省乡村振兴研究会调研,指导工作。2022-02-21
-
我会在连江县潘渡镇高岳村举办书法家下乡送春联活动
“春联送祝福 墨香迎新春”。在2025年春节临近之际,为弘扬传统文化,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1月9日,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会长潘征带领研究会书画艺术专委会书法家一行前往连江县潘渡镇高岳村,开展写春联送春联活动。2025-01-09
-
福建两地入选!2025年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公布
2025-01-09
-
农业农村部公布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指导意见
2025-01-08